HKUMedv28.1-E

「香一港人基一層家醫庭療醫健生康」的: 新 里 程 新頒布的《藍圖》為改善本港的醫 療保健服務和應對迫在眉睫的挑戰提 供了詳盡規劃。早於1978年,世界 衞生組織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就 強調基層醫療對促進全人類健康是何 等重要。1其實,全球不少地方的基層 醫療健康尚待提升,與本港情況相類 似。而《藍圖》正標誌著新局面的出現 指日可待。 「一人一家庭醫生」是《藍圖》的 核心概念⸺這確保受過家庭醫學培 訓的醫生是醫療系統的首個接觸點, 以及全面而持續健康管理的統籌者。 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 系臨床教授林露娟教授是這核心概念 的主要倡導者。林教授是政府基層醫 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成員之一,獲 政府委任負責制定《藍圖》。(該委員會 由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 於2017年成立,陳教授現時為護理學 院教授。) 林教授的研究顯示,有固定家庭 醫生的人,健康狀態更好,亦會採取 更多預防疾病的措施,例如恆常運動 和定期接受癌症篩查,較少使用急症 室或住院服務,並較大機會在諮詢其 家庭醫生後得到好轉。 林教授表示:「基層醫療始於自 我健康管理,下一步是在基層醫療系 統內求醫,但這兩者是相關的,因為 基層醫療的專業醫護人員也會協助教 育市民如何提升自我健康。」此外, 幾乎每個人都會接觸基層醫療,相比 之下,一年內只有少於一半人會去看 專科醫生,以及少於十份一需要接受 住院治療。 儘管基層醫療有諸多好處,但自 1950年代以來,香港一直把資源集中 於醫療體系的中上游⸺即醫院提供 的醫療服務,並讓私營機構主責基層 醫療,及發展私家醫院。這種雙軌並 行的制度確保沒有人會因經濟原因而 失去在醫院接受緊急而高成本治療的 權利,並為患者提供選擇。然而時至 今日,香港人口老化加劇,慢性病更 加普遍,需要長期疾病管理和昂貴藥 物治療的人數大幅上升。結果,約八 成慢性病患者選擇在公立醫院或診所 尋求可負擔的治療,導致公營醫療服 務超出負荷。 政府其實早已意識到改善基層醫 療的必要,早於1990年,由楊紫芝 教授擔任主席的基層健康服務工作小 組發表了題為《人人健康,展望將來》 的報告書,正式提倡發展基層醫療健 康服務。多年來,政府也發布了其他 多份諮詢文件,卻遲遲未有全面具體 的改革措施。 2017年,政府決定制訂更具體的 行動計劃,《藍圖》遂由此誕生,為強化 本港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制定清晰的方 向和整體策略框架。林教授指出:「過往 有關基層醫療的文件側重於概念層面,而 《藍圖》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個實施計 劃。」 基層醫療的目的,是讓每個香港市 民都可以得到以人為本、全面、持續、 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由家庭醫生跟進, 從疾病預防到急性、慢性疾病管理以至 精神健康皆包括在內。《藍圖》建議在五 個關鍵領域採取行動:基層醫療服務管 理、基礎設施、資源整合、數據監測及 培訓。 在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方面,政府將 成立基層醫療署,以整合目前分散於不 同公營界別(例如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 的基層醫療服務。林教授說:「那些醫療 管理體系還有許多其他事情需要處理, 而基層醫療署只有一個使命,就是專注 本港基層醫療健康系統的發展。」 此外,《藍圖》亦建議所有家庭醫生 和其他基層醫療專業人員登記加入法定的 《基層醫療名冊》,並承諾保證醫療服務 質素。 本港目前的公營醫療系統確保醫療服務能夠提供予有需要的人,且收費低廉,這 的確值得嘉許。然而,伴隨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所帶來的壓力,把資源 集中在專科及複雜治療不僅有礙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亦不利於整體公共衞 生、醫療服務質素和達致健康平等的目標。在富有韌性的醫療體系中,基層醫療 往往是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將更多資源投放於基層醫療,可進一步改善市民的整 體健康,惠及全民。經過多年試驗性的漸進措施,政府在去年十二月公布《基層 醫療健康藍圖》(下稱《藍圖》),朝著這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FEATURE + 約 80% 慢性病患者選擇在公立 醫院或診所尋求可負擔 的治療 30

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