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Faculty News v25i1

臨床啟發 科研發現 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司徒偉基醫生 ,也是科研學者。 在診治病人的時候,他受到 啟 發,開始研究乙型肝炎、 氯 胺 酮 (俗稱K仔)的使用和肝癌診斷,開拓科研新方向。 司徒醫生每一項研究,都是源於病人出現過的問題,而 該些問題在醫學文獻沒有提及,也沒有成功治癒的方案。 司徒醫生在研究上的首個突破,出現在十多年前。當 時由他主治的病人吳先生在接受化療之後,卻激活了其乙型 肝炎病毒。在香港,約有560,000人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受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士,通常不會出現症狀,假如沒有定 期做身體檢 查 或是接受治療,其中大約有25%病例會最終發 展為肝硬化,以及/或是肝癌。 司徒醫生於是開始探索病毒重新激活的機制,並集中 在兩個範疇進行研究:利妥昔單抗藥物(rituximab)和骨髓 移植。利妥昔單抗是廣泛用於治療血液系統失調和風濕性疾 病、以至皮膚病和腎病等的藥物。 在首個研究項目裡,他發現隱性乙型肝炎帶菌者從開 始使用利妥昔單抗藥物之後,有40%病人的病毒在兩年內會 重新激活。如果未能妥善控制,重新激活會引致肝臟衰竭, 甚至是死亡。而由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的骨髓移植研究, 同樣地顯示乙型肝炎病毒有重新激活的高危機會。 他說:「結果顯示,儘管乙型肝炎病毒不活躍,病人仍 然需要作預防性治療。」而這個治療方向已經成為了全世界 的標準治療方案。 司徒醫生在 氯 胺 酮 (俗稱K仔)的研究,始於一位以消 遣性質使用K仔的病人,而從內窺鏡檢 查 ,司徒醫生發現她 的膽管收窄。這個是在亞洲人群中很不尋常的發現,而他的 相關研究報告也獲排名前列的胃腸病學期刊刊登。之後他展 開了一個由禁毒基金資助的全面研究,與北區醫院、醫學院 的放射醫療研究人員以及三間非政府機構,為257位經由社 工推介的K仔使用者進行磁力共振掃描,以及作出跟進。結 果他發現該257名人士中,有接近62%(159名)人士的膽管 有受損的情況,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他發現戒除K仔人士中, 他們的膽管大部分能 夠 恢復正常。 司徒醫生的第三項研究,主要是使用人工智能改善肝 病診斷。肝癌病人經常需要接受多次掃描以確定診斷,也就 是說,治療會延後開始。司徒醫生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病人,多 次掃描的影像均顯示有非癌症陰影,但是他留意到一個可疑 的結核,於是安排病人再次接受掃描,並且在最後確定是肝 癌。他說:「與其依賴肉眼,我希望能幫助醫生為需要優先醫 治的病人作出更有效的診斷。」 司徒醫生與他在港大醫學院及理學院的團隊,在創新 及科技基金資助下,至今收集了超過3,000個從人工智能儀 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電腦掃描,成立了醫學影像庫,從而改 善病症診斷。這個項目從多家香港醫院和港大深圳醫院取得 醫學影像。現時司徒醫生也是港大深圳醫院的助理院長(科 研事務)。 32 Feature

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