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紅斑狼瘡腎炎

12 Jun 2017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腎科系列之十二

陳德茂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講座教授
余朝光基金教授(內科)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體內產生不正常的抗體,破壞身體器官及正常細胞,導致發炎、器官損傷及功能衰竭。患者以年輕女性為主,常見的病徵包括皮膚出現紅斑、關節疼痛、水腫、發燒、脫髮等。六成患者會產生紅斑狼瘡腎炎。狼瘡腎炎在亞洲尤其常見,是引致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衰竭的一個重要成因。如發現有蛋白尿、水腫、血壓高的徵狀,便應盡快求醫。

紅斑狼瘡腎炎的治療方法在過去十多年有突破性進展。自1980年代開始,傳統療法採用類固醇配合環磷醯胺及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但環磷醯胺副作用多,會令服食者白血球低、脫髮、更容易受感染,並增加發生癌症的風險。港大醫學院的腎科團隊因而開始研發副作用較少的免疫抑制方案,首於2000年報告以霉酚酸酯取代環磷醯胺的新療法,效果理想而且副作用少,現已成為國際醫療界推薦並被廣泛採用的第一線治療方案。團隊其後亦研發霉酚酸酯在維持治療階段繼續使用可以減低復發率,從而改善長期腎功能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素。

<刊載於《am730》,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