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接受風險評估 揪出隱性冠心病

12 Nov 2018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心臟病系列之一

奚小嫻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其中以冠心病最為普遍。冠狀動脈在心臟表面,負責為心肌供應血液。冠心病也就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成因大多是隨著年齡增長組織老化,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的日積月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壁變得狹窄甚至出現阻塞,影響心臟的正常血液供應。

我們經常從新聞看到有關隱性冠心病引致猝死的個案。這類患者在平日毫無徵兆,通常在體檢或出現冠心病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對於如何篩查隱性心臟病患者,不同國家有不同指引。一般來說,我們建議成人每3至5年接受一次風險評估,根據年齡、性別、家族病史、血壓、血糖、吸煙習慣等誘因,去評估十年之內隱性心臟病的病發率。假如評估結果為病發率超過20%,我們會視之為患有心臟病;評估結果超過10%(美國指引是7.5%),也需服用他丁類藥物,以減低將來患上心臟病的機會率。

冠心病可分穩定性及急性兩種。前者的表徵包括運動時胸口翳悶、胸痛或氣喘情況增加;後者屬於急性冠狀動脈栓塞,在靜止狀態時也會感到胸痛,痛楚程度劇烈,範圍延伸至下巴、牙骹及左手臂,同時有頭暈、冒汗、作嘔等徵狀,時間可持續逾二三十分鐘。

對於曾有以上冠心病徵狀的人士,就無須再做十年隱性心臟病病發率的評估了。下次我們將談及不同類型冠心病的治療方法。

<刊載於《am730》,201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