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補藥非無毒 進補需適症適量

16 Dec 2019

王寧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

俗語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講求順應自然環境,調整作息和身體狀態,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故《黃帝內經》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之說;然而頻繁地使用中藥進補,有時不但無益,更會產生有毒副作用,為甚麼這樣說呢?

首先要知道,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進補。保健養生雖然不如治病般要求辯證嚴格,卻也一定要因人而異,因缺而補,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古代,由於保暖措施和食物營養的不足,進補有利於抵禦冬寒對身體的侵害。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額外的進補對於大多數身體健康的人只是錦上添花,甚至乎補藥的滋膩會帶來「礙胃」等問題。明代醫家張景岳誡曰「即如家常便飯,本皆養人之正氣,其或過用、誤用而能毒人」。

其次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有其毒性。「是藥三分毒」,中草藥的成分複雜,需通過炮製等方法去除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然而,固有的「中藥無毒、平和」的錯誤觀念,使很多中藥的毒性被忽視,例如炮製後的何首烏是一味補益良藥,但生首烏卻含有引致肝毒性的物質,若長期使用炮製不完全的首烏,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肝損傷。因此冬季進補,也需適症、適量。

<刊載於《am730》,2019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