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認識藥理始可對症下藥

23 Apr 2018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藥理學系列之二

梁慧心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

我們如何知道地球上哪些化學物質能夠製成藥物治療疾病?首先我們要認識病症成因的機制,然後才可以利用藥理學的知識對症下藥。

以高血壓為例:血壓上升可能是血管長期收縮,也可能是心跳過快過強,以致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壓力增加;也可能是腎臟排水不足,導致血管中的液體流量增加而令血壓上升。所以,能夠舒張血管、降低心臟跳動頻率和收縮力、又或提高腎臟排水功能的化學物質,都有降血壓的效用。不過,這些化學物質要通過毒性測試,證明在特定劑量下對人體無毒害;之後還要檢測能否被人體吸收,以及如何在體內被分解及排出,通過一連串程序,才可以確定可以用作藥物。​

由於同一病症會有不同、甚或超過一種成因機制;不同的藥物可以針對不同成因機制對症下藥。比如用於治療癌症的標靶治療藥物,針對的是涉及癌細胞生長的某一個特定目標,藉干擾其促進癌細胞生長或存活的能力,以阻截癌細胞的增長和擴散。可是,若患者的腫瘤組織沒有藥物所針對的那一個特定目標,該個靶標藥物便不能發揮抗癌藥效了。

認識藥理有助為不同患者找出合適有效的治療藥物,也是推行個人化藥物治療的基礎之一。

<刊載於《am730》,201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