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兒童腦腫瘤患者的曙光

11 Dec 2017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系列之十五

廖栢賢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腦瘤,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兒童實體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兒童癌症中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病童發病的徵狀大多不明顯,令診斷有一定困難。

根據香港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學會的數據,本港每年初發兒童腦瘤個案約有30至40宗,治療方案需應用外科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等 。然而,兒童腦瘤在臨床研究上遇著獨有的困難,令病童的預後仍比其它的兒童癌症遜色。

其中,兒童腦瘤的分類複雜,又跟成年人的腦瘤大有不同,如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和內因性滲透型腦幹膠質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等都是兒童特有的病種。由於兒童腦瘤個案數字不多,因此直接局限了臨床試驗的可行性。可幸的是,透過全球多個中心的合作,加上分子病理學日趨成熟,醫學界在過去十年對兒童腦瘤的了解可謂突飛猛進。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於 2013 年,就率先把髓母細胞瘤分子病理學的分類應用到治療方案的設計當中,希望給予病童更精準及個人化的治療。除了傳統的化療,針對腫瘤細胞的標靶治療以及透過增強自身免疫系統的免疫治療,亦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相信可以為難治個案帶來新的希望。

血液及腫瘤科是香港兒童醫院的先導項目之一,在各個專科及持份者的共同努力下,定必可以繼續為患腦瘤的病童提供具國際水平的治療。

<刊載於《am730》,201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