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8i2

這樣的突發公衞事件,可說是危中有機。 貝教授說:「當今社會仍有很多問題 尚待解決,根據衞生署網站的統計數據, 癌症是本港的頭號殺手,相反心臟病在 不少西方國家高踞榜首,但令人驚訝的 是,香港作為全球吸煙率最低的地方之 一,肺癌卻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這 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貝教授補充說: 「港大醫學院擁有出色的癌症研究學者, 以及在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及預防 等方面的實力,學院成員可聯手應對這 個難題,同步推動癌症的治療與預防。 這也符合醫學院的多學科協作方針,以 及針對癌症的基本預防原則。這正是一 個合作的契機。」 與此同時,全球人口正在急速老 化,且情況愈趨明顯,本港亦不例外。 貝教授指出:「超過九成港人在醫院離 世,從前美國的情況與香港相若,但現 在已有所改變。基於各種原因,在醫院 離世也許較為理想,但病人可能會感到 孤獨,而且對家屬來說,要讓病人臨終 前得以保持尊嚴並滿足其需要,或會是 一個挑戰。」貝教授續說:「在這裡,我 有機會與其他學者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 面共同努力,如公營醫療的輪候時間、 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各種非傳染性疾 病的進展,以及(醫療)支出和自付費用 高企等問題,這都是改善本港醫療系統 的機會。即使港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已長 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 做,而令人振奮的是,在香港有關研究 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學院亦提供足夠資 源和設施予以支持。」 過去數月,本港發生了一連串襲擊 事件,再次喚醒大眾關注精神健康以及 有關病症的污名化問題。正如貝教授所 說,本港的精神健康問題應該是一個「需 優先處理的重要事項」,值得所有人關注。 「西方社會已經意識到很多精神健康問題 都源於童年,尤其是該時期的負面經歷, 如目睹父母打架、受到嚴苛對待等,即 使是嚴格的管教或體罰也會讓兒童在情 感上留下終身創傷。貧窮、失業或無家 可歸也是創傷的一種,並會增加成年後 各種身心健康問題的風險。」貝教授建議 就童年創傷進行基礎研究,作為改善整 體社會精神健康問題的契機。「本港有一 些非政府組織願意進行討論,並透過與 社區合作就這議題發表意見。若我們可 將其他地區常見的、對童年創傷的認知, 與本港的例子聯繫起來,加以探討,將 有助深入了解及改善精神健康的問題。」 打破隔閡 建立信任 加入港大醫學院之前,貝教授曾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衞生經 濟學家、學者及研究員等多個角色, 並於美國馬利蘭州政府擔任衞生官 員,冀加強學術界、州政府與衞生部 門之間的聯繫。貝教授解釋:「我加入 州政府工作是為了理解如何建立公共 衞生學院與專業人員之間的橋樑,確 保專業培訓能賦予畢業生所需技能。 我們也期望向二三十年前接受培訓的 專業人士傳授最新的實務知識與技能。 學院的願景是為本港以至世界各地培 育公衞人才,香港位處東西交匯的重 要位置,驅使我們把公共衞生教育做 得更完善、從而在亞太區以至全球發 揮更大影響。」 貝教授帶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 驗來到港大醫學院,他認為建立互信、 積極討論,並將專業知識和公眾的認 知融合起來,是建立健康社區的關鍵。 因為區內的居民最了解自身的處境、 生活習慣及擁有令自己活得更健康的 能力。貝教授說:「夥伴關係是公共衞 生專業的未來⸺科學家與社區成員 應加強合作,共同討論關於健康威脅 的事實,並建立應對威脅的素養。新 冠疫情已證明讓社區民眾參與醫療健 康討論的可行性,並可趁機了解他們 的疑問。對衞生官員來說,與市民溝 通十分重要:『您對疫苗有什麼憂慮? 您對實施社交距離和更安全的策略有 ↑面對人口老化等問 題,貝教授認為公共 衞生學者仍有很多事情 要做,但他令他感振奮 的是許多香港學者正 進行有關研究,學院亦 提供足夠資源和設施予 以支持。 Professor Bishai is excited to have a faculty that is working on the problem of aging and related health issues and has the resources and tools to do that. FEATURE + 34

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