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8i2

惠澤社群 然而,教學並不僅限於校園和醫 院範圍。學系多年來舉辦一系列實體 及網上公開講座,學者們藉此與公眾 探討本港常見疾病,提升大眾對多種 疾病的認識,包括醫學研究及創新療 法。一年一度的「醫學研究會議」 (Medical Research Conference)圍 繞特定主題,促進跨學科及國際合 作⸺本年度的協辦機構為英國弗朗 西斯· 克里克研究所(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主題是炎症、退化 及再生。 更重要的是,學系透過其年度盛事 「香港醫學論壇」(Hong Kong Medical Forum),為本港延續醫學教育作出卓 越貢獻。首屆論壇在1996年於前富麗 華酒店舉行,吸引近300人參加;如 今,每年的與會者超過2,500人,當 中包括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普通科 醫生、基礎和高級實習醫生、護士、 專職醫療人員及醫科生。每屆論壇均 邀得本地和海外頂尖專家,分享各個 專科及亞專科的最新發展。 2023年的論壇以「跨越一世紀, 守護人類健康」為主題,由行政長官 李家超先生主禮。他在啟動禮上祝賀 學系成立一百周年,並讚揚其對香港 的貢獻,這是活動首次邀得行政長官蒞 臨,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沛詩女士 亦陪同出席。 行政長官致辭時表示:「透過促 進醫療、醫學教育和研究,學系堅守 其使命,一直在醫學教育、研究和臨 床服務方面追求卓越。在過去一世紀, 學系團隊在推動知識與研究發展、培 養醫療人才和領袖,以及為社會提供 優質臨床服務方面,均取得顯著的成 就。」 ↑四年級醫科生在 瑪麗醫院接受臨床 教學培訓。 MBBS Year 4 students attending bedside training at Queen Mary Hospital. →內科學系成立 一百周年誌慶啟動禮 暨第二十七屆香港醫學 論壇開幕禮 Kick-off Ceremony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Department of Medicine cum Opening of the 27th Hong Kong Medical Forum FEATURE培育明日專才 學院的畢業生是本港醫療服務的 中流砥柱,而學系亦向來是培育優秀 醫療人才的基地。縱使內外全科醫學 士課程在前期變化不大,但到了1990 年代,大家開始意識到要求醫科生完 全掌握一切日新月異的科研知識是不 切實際;反之,他們需要的是終身學 習的能力,以及吸收最相關資訊的技 能。未來的醫者必需做到「能醫亦自 醫」⸺懂得照顧自己,才能為病人 提供最佳治療。 這些時代思維的轉變,啟發了幾 項重要的課程改革:首先是於 1997 年引入問題導向學習,隨後是 2012 年的六年制課程及自2016年起為三年 級醫科生設立的增潤學年。學系在協 助學院實施這些改革方面肩負重任, 亦見證著醫科生人數從1997年的150 人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295人。 至於最近期的轉變,則集中透過 運用嶄新科技,提高臨床服務成效。 自2022年起,所有進入臨床學習的高 年級醫科生都獲配備有「明日的聽診 器」之稱的手提超聲波儀器,這項革命 性便攜式設備,可供醫生或醫科生即 時為病人進行超聲波檢查(而傳統超聲 波或需輪候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學 院亦引入遙距醫療培訓,讓學生熟習 如何運用遠端監察行動不便或患上傳 染病而需留在家中的病人。此外,由 於學生還未取得處方藥物的專業資格, 應用虛擬實境技術可為他們提供臨床 藥理學及藥物處方安全等方面的培訓 體驗。 醫科生的見習安排也有所轉變, 2019年開設的專科門診診所為本科生 提供教學平台。學院近期為專科見習 (醫科課程的最後階段)作出調整,讓 學生每週學習不同的亞專科。新推出 的140+ CORE課程將初級和高級見習 整合為一個單元,以增進學生對不同 病例更深入及全面的理解。學院亦將 運用平板電腦輔助考試,以提高效率。 謝教授稱:「這些轉變為學生未來 行醫作更佳準備,同時符合我們一直 恪守、培訓『優秀醫生』的標準:他們 必須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與技能、兼 具專業精神和醫學倫理道德,以仁心 對待病人,而這一切都在教學中實踐。」 20

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