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Medv27.2-E_04052023

他和團隊製作的立體打印「術前模型」, 有助外科醫生更具體地籌劃手術的執 行方法,亦可直接將「手術導板」覆蓋 在患者需要「釘螺絲」或者「落鑽」的骨 骼位置,減少角度的偏差,加快術後 的癒合和康復。 立體打印技術更可為患者度身訂 造合適的植入物:「過往必需從海外訂 購,往往要等上幾個月才可為患者動 刀。現在由港大醫學院設計度身訂造 的植入物,並於香港打印,一、兩個 星期即可完成。植入物可取替受損的 骨骼,讓創傷病患恢復完整的外觀和 活動能力。」現時方醫生團隊處理的立 體打印個案數目已達全港之冠,除了 服務本地所有醫院,遠至泰國、哈薩 克,甚至瑞士,都有使用他們的技術 與設計。 為健康把關 至於榮獲「私營臨床服務」獎項的 林沛堅醫生(急症醫學系)坦言在港怡 醫院服務前,一直於公營醫療機構工 作,連「一天私家醫生」也沒當過。然 而他成功與團隊於2017年三月為港怡 醫院設立24小時急診室,提供在公立 醫院急診室,及私家醫院24小時門診 以外的選擇,讓傷者和病人可在相對 安靜舒適的環境下,使用收費合宜、 經濟上可負擔的優質急症服務。 在私營醫院工作,難免有控制醫 療成本等考慮,幸而林醫生和團隊的 理念一致:「即使是私營的急症服務也 絕不能乘人之危。在進行較昂貴的檢 查或治療前,我們會先向患者或家屬 解釋原因和收費,不作無謂的診療。 我和團隊都相信『有麝自然香』,若市 民滿意我們的急症服務,將來有需要 時就會繼續使用。」急症室的病人數目 自成立以來驟增九倍,印證了林醫生 與港怡醫院團隊提供的服務,不僅回 應社會實際的醫療需要,亦深得市民 信賴。 另一位為市民健康把關的,是榮獲 「新晉教職員獎」、近期四出為公眾釋 除疫苗過敏疑慮的李曦醫生(內科學 系)。眼見近年免疫及過敏病科因新冠 疫苗的副作用備受關注,甚至變得非常 「熱門」,李醫生認為自己的專科能從 過往甚少人認識,發展到今天得到社 會廣泛關注,畢竟是好事。但隨著相 關醫療需求急增,專科患者在公營醫 療系統的輪候時間,已長達七至八年。 面對這些挑戰,李醫生並沒有氣 餒,反覺得能夠服務病人是莫大的榮 幸:「試想病人來到我的診室之前,已 經過歷漫長的等待,也許什麼專科都 看遍了,卻仍未找到解決方法,即使 他們有負面情緒也是人之常情。也許 免疫及過敏病科就是患者健康的最後 把關,若連我們也不傾盡全力去幫助, 病人豈不非常絕望?」和罕見骨骼疾病 一樣,許多免疫科的疾病都屬遺傳性 質,病人也需要長時間跟進,這讓李 醫生和杜醫生一樣可與病人建立深厚 的感情和信任。李醫生亦經常邀請患 者出席分享會,將病友的期盼傳達給 政策制定者,促使引入新的治療和資 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促進合作 作育英才 面對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四位 得獎醫生一致認為投放資源培育新一 代醫護人員,是當前最急切的任務。 他們與學術團隊不斷研究如何改善課 程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成效, 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林沛堅醫 生的團隊,則已在新落成的模擬實境 病房中,舉辦過多場跨學科急症比賽, 讓學生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犯錯」, 並從錯誤中學習⸺「因為要提供高質 素的臨床服務,醫護人員首先要有謙 卑的態度,並且願意從病人身上、從 過往的錯誤中不斷學習,精益求精。」 對於未有獲獎的教職員,�穎兒 醫生鼓勵他們來年再接再厲:「要在眾 多人才中,挑選出類拔萃者,實非易 事。若今年未能獲獎,不代表其臨床 服務未夠出色。因為評核的標準在於 服務的成果,而建立成果往往需時, 評審們已看到不少參賽者的潛力,我 們拭目以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 會看見更多豐碩的收成。」 ←臨床醫學學院急症 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林沛堅醫生(左二), 為本届CSEA 私營臨床 服務獎的得主。他歸功 於團隊的合作與支持, 並期望除了臨床工作以 外,可多參與研究和教 育,讓公衆及醫科生更 了解急症專科。 →臨床醫學學院内科 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李曦醫生(左三),是 本届CSEA新晉教職員 獎得主。李醫生近期忙 於為公眾釋除疫苗過敏 疑慮,又經常與患者 見面,鼓勵他們發言, 提升大衆對免疫疾病 的關注。 1 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 39 HKUMed News Winter 2022

RkJQdWJsaXNoZXIy Mzg4N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