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中醫藥對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2023年10月07日

羅翌醫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高級中醫顧問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痛、疲乏、鼻炎、咽痛和咳嗽,或伴有腸胃不適。本港流感一般於1至3月和7至8月流行。流感臨床治療分輕、重症和恢復期。中醫藥治療流感的優勢主要在輕症與恢復期。

 

輕症

恢復期

風熱犯衞

熱毒襲肺

氣陰兩虛,正氣未復

主症

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舌質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

高熱、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益氣養陰

推薦

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麻杏石甘湯加減

沙參麥門冬湯加減

如流感發熱,體溫達攝氏38.5度以上,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可考慮用青蒿30克加滾水200毫升焗20分鐘後服用,每4小時1次,熱退後停藥。

 

 

 

妊娠婦女及兒童服用中藥治療流感,可參考成人治療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妊娠婦女要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藥,治病與安胎並舉,以防流產,注意劑量,中病即止。兒童則可根據兒科規定調整劑量,不宜使用無兒童適應症的中成藥。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3年10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