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了解「脆性骨折」

2023年01月09日

余懿德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了解脆性骨折

骨折往往因為重大意外而發生,但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是低創傷性骨折,許多長者通常只是從站立水平高度跌倒,或因非常輕微的碰撞﹑普通咳嗽﹑打噴嚏就導致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早期徵狀。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統計數字,全球50歲以上的人當中,每三位女性或每五位男性當中就有一位遇上脆性骨折。香港醫院管理局在2014年的統計顯示,脆性骨折的病例比同年心肌梗塞或中風的病例高兩至七成。其中髖部骨折的後遺症最為嚴重,患者可能會長期疼痛到無法走路,並終身需要輪椅代步。另有不同海外硏究指出,多達五分之一的病人會在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只有三分之一髖部骨折的病人可在康復過程中回復適日的活動和自理能力。

骨折的高危一族

除了骨質流失,年齡增長﹑吸煙﹑酗酒 (每天3杯以上)﹑體型偏瘦﹑有骨折或骨質疏鬆的家族史等亦是骨折的風險因素。 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持續服用精神科藥物﹑抗抑鬱藥﹑類固醇,也會提高骨折風險。即使沒有被診斷出骨質疏鬆症,如有這些風險因素,遇上骨折的機會也可以很高。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骨質疏鬆與脆性骨折息息相關,卻沒有明顯的病徵或警號,許多病人直至出現骨折或背痛難耐才知患病。預防骨折的主要方法,是盡早發現風險因素。網上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 可從風險因素評估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機率。如果你是65歲以上或認為自己有骨折風險,應盡快與家庭醫生商討是否需要採取適當行動,保障骨骼健康並預防骨折。

因骨質疏鬆而引起的骨折並非不可避免。多做負重運動﹑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以及盡量預防跌倒,都可降低骨折的機率。

<刊載於《am730》,202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