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澤星寄語:革新課程 與時並進守護民康

2022年12月05日

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醫學和科研的發展帶來了海量的新知識,也改變了我們對疾病與治療的了解。在瞬息萬變的年代,港大醫學院持續檢討並調整教學課程,甚或作出改革,讓學生打好基礎做足準備,為病人施行專業可靠的治療,或在科研領域以創新思維大膽探索。

要培育德才兼備的仁醫,當然需要吸納優秀的學生;而優秀的學生,不會局限在某個背景或階層。港大醫學院注重的是,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均等的機會,在個人和專業發展上發揮所長。早前與參加2016年首屆增潤學年、今醫科畢業生聊天,對他們能夠計劃自己第三年的學習,並從中獲益而感到十分欣慰。有完成增插學位的同學表示,在海外的臨床學習體驗啟發她對醫患關係的看法在世衞辦事處擔任實習生的同學,學會了用宏觀角度看公共醫療政策;另有參與人道工作的同學,則體會到以同理心待人的重要性。我很高興同學都對增潤學年給予好評,亦已在醫科以外的課程加入增潤元素,希望可培育出關心世界、具同理心的醫護專才。

上期提及擬於2024年推行的140+ CORE課程作為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的主要骨幹,就是讓學生在日常(Common)的一般(Ordinary)臨床環境中實習,以獲取相關(Relevant)知識、技能和實踐方法,學習具有專業能力及醫德的行醫要訣(Essential)。重點是透過加強臨床醫學學院和生物醫學學院之間的合作,把臨床實習前後的課程更暢順地銜接。同時,我們也會適時整合「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教材中的病例,確保學生所學切合當下的臨床需要。臨床實習表現的評核亦將更注重情境判斷實踐能力,著眼於學生在工作場所的持續表現。對於一些渴望接受更大挑戰的學生,我們也會提供進階課程,讓他們充分發揮潛能。

隨著科技進步,醫學院將繼續加快新科技的應用。最近我們榮獲譚兆慈善基金慷慨捐助,為每位五、六年級實習醫科生配備一部便攜式即時診斷超聲波儀器有六年級醫科生表示這個項目既可讓他們熟習使用這個「明日的聽診器」,更可為病人作即時診斷及解說病況,消除他們的疑慮,極具意義。

因應社會及疾病的變化,醫學院的學生和研究員都需要接觸更多病人和案例。港大醫學院最近與養和醫院制定了臨床醫護聯合培訓計劃,在臨床服務、教學和研究方面加強合作,為學生、有志接受專科培訓的醫護人員和研究員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與研究平台。我十分感謝同事不懈的努力,推動各項課程改革和發展,讓學生學習更有效率,體驗更愉快。只有這樣不斷求進,我們才不負港大醫學院培育優秀、專業的下一代醫護人才,守護民康的使命。 

刊載於《明報》專欄〈澤星寄語〉,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