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冰凍肩欠治理 疼痛僵硬成惡性循環

2021年09月25日

黃德民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冰凍肩的正式學名是「黏連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最常發病的年齡組別是50多歲的中年人士,病人的肩周會出現發炎、不能靈活運動,甚至僵硬的狀況,故坊間一般稱之為「五十肩」或「肩周炎」。

冰凍肩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冰凍肩的成因至今未明,繼發性冰凍肩則多數與肩周部位曾有嚴重傷患(例如肩袖撕裂)有關,又或者病人因腕關節骨折而要打石膏,肩部缺乏運動,以致形成冰凍肩。此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的患者都有較高機會患上冰凍肩。值得一提的是,冰凍肩較常於單邊出現,絕少在兩側肩膀同時發病。

常見的冰凍肩徵狀包括肩關節痛、關節僵硬和肩膊活動受限,患者側睡時如壓到患肩會感到疼痛,甚至連舉高手臂、在背部搔癢等簡單動作,都會因肩膀關節僵硬而無法完成。

冰凍肩的病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 疼痛期(六星期至九個月):因關節囊發炎,導致肩周位置持續疼痛,大部分病人會因此減少肩膊活動。
  • 僵硬期:病人的疼痛開始減少,但肩膊僵硬的程度加劇。
  • 恢復期:肩膊的僵硬開始減退,不再感到痛楚,活動能力開始恢復。要完全回復到發病前水平,可能要六個月至兩年時間。事實上,有部分病人會感到患肩的活動能力不能回到發病前的水平。比起沒有發病的一側肩膀,患肩的活動能力亦明顯較差。

並非每位病人都會完全經歷上述三個階段。如肩膊只是疼痛,但仍能維持活動能力,醫生或會建議病人服食止痛藥和進行適當運動,肩關節便可逐漸康復。倘若肩膊已感僵硬,病人將獲安排進行家居治療或物理治療。

上述以運動為主的保守治療一般已足以應付病情,但若在接受保守治療後六個月仍沒有好轉,甚至肩膀僵硬的程度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要考慮接受「關節鏡輔助肩關節囊鬆解」或「麻醉下手法鬆解」手術。兩種手術都是以微創方式進行,病人需要接受麻醉,讓關節放鬆。手術後再配合物理治療,並保持適量的運動,就可大幅舒緩病情。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1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