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疫情時期乾眼症

2021年12月18日

施愷迪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乾眼症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常見眼科疾病,患病風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遞升,每增加10歲,報稱有乾眼症症狀的人數就會增加2%。數據顯示,在大部分的研究人口中,乾眼症患者佔5-50%,並以女性為多。患者的雙眼會感到乾澀、痕癢和痛楚,視力亦會變得模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乾眼症的成因一般是由於淚腺分泌過少或淚液過量蒸發所致,這兩種致病因素可單獨或同時發生。而淚液過量蒸發,則一般是由瞼板腺功能障礙(簡稱MGD)所引起。在正常的情況下,瞼板腺的油性分泌會保護淚液表層,使其不易蒸發。但當瞼板腺液數量大幅減少或分泌失常,就會令眼瞼容易受刺激,繼而影響淚膜。雖然大部分MGD都屬於原發性,但亦有可能是由其他皮膚疾病,例如玫瑰痤瘡及眼部蠕形蟎感染所致。

研究顯示MGD在亞洲人口的發病率可高達46.2至69.3%,當中以年長患者最為常見,這是因為他們的瞼板腺的脂類分泌不足,導致淚膜功能不穩;即使淚水分泌正常,亦會持續出現乾眼症症狀。最近有研究指出,70.3%的乾眼症患者同時患有MGD。

新冠疫情之下,大家經常都需要佩戴口罩,而越來越多數據證明配戴尺寸過大的口罩,會增加患乾眼症和MGD的風險,這些與口罩有關的眼疾(mask-associated dry eye disease)簡稱為MADE。當空氣從口罩的頂部進出,繼而接觸佩戴者的眼睛,就會刺激眼瞼並同時促進淚液蒸發。根據一項網上調查顯示,戴口罩可能會加劇現有乾眼症症狀和眼部不適。要減低患上MADE的機會,必須選擇大小合適的口罩,並時常檢查口罩頂部是否緊貼鼻子。不過,有關MADE的臨床測試仍在進行中,需要掌握更多數據,才能對這類眼疾有更深入的了解。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