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癌症患者觸覺易遲鈍 家居須保溫防跌倒

2020年09月21日

冼慧敏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
註冊護士

神經病變是化療後常見的副作用,症狀包括手腳痳痺、對冷、熱、痛等刺激的感覺遲鈍、時有刺痛等。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協會期刊》2014年的整合分析報告顯示,近七成患者接受化療後一個月出現末梢神經病變,六成患者的有關症狀在化療後三個月持續。雖然完成化療後症狀會減輕,但仍有三成患者於化療後六個月或以後,飽受神經病變的困擾。

然而,末梢神經(腦部除外)經過一段長時間是可以再生的,化療後的神經病變多數會隨時間而變得不顯著,唯患者須在日常生活留意溫度,因為手腳對溫度較不敏感,溫度太高會灼傷,溫度太低會影響血液循環和觸覺,因此在洗碗、洗衫或洗澡時,宜把水溫調至攝氏40度以下;冬天則要戴手套和穿襪子保暖;手腳避免靠近電暖爐,不要使用電暖毯或暖水袋;浸腳或浸浴前,請家人朋友幫忙試水溫。

除了留意溫度外,亦要小心因感覺遲鈍而容易跌倒;烹飪和使用利器時要提高警覺,以免割傷或燙傷;平日在家也要穿防滑的密頭拖鞋,避免碰傷,也防止滑倒;在浴室安裝扶手及放置防滑墊,並用防滑地毯取代地布;保持家中地面暢通無阻和照明充足;步履不穩或有平衡困難時,避免爬高及上落樓梯,需要時請家人朋友幫忙和使用助行器。

患者平日亦可多按摩患處,活動手腳關節,最重要的是維持積極的生活模式,多吃植物類蛋白質,保持恆常運動,既可提升身體平衡力,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末梢神經生長或再生。如欲了解更多治療後的護理資訊,請致電3917 9606或瀏覽網址:jcicc.med.hku.hk、或進入JCICC的Facebook專頁

<刊載於《am730》,202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