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認知行為治療 減少癌症患者睡眠障礙

2020年09月28日

藍詠德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行為健康學分部主任及副教授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總監

林暉雯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
社會工作主任

睡眠困擾是癌症患者其中一項最常見的症狀。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2018年八月至2020年六月接觸的431個個案中,超過四成的癌症康復者有睡眠障礙及達至嚴重程度。而影響睡眠的因素包括腫瘤生長引致體內荷爾蒙和神經系統等方面出現紊亂的臨床症狀,即副腫瘤綜合症 (paraneoplastic syndromes);治療導致發燒、疼痛、疲勞及腸胃不適等後遺症;以及持續的心理壓力包括焦慮、情緒低落及恐懼癌症復發等,均有機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在認知行為治療法的基礎上,協助癌症患者改善睡眠質素。有實證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法對延長患者的睡眠時間、提升睡眠效率、改善疲勞及情緒失調等症狀均有顯著成效。認知行為治療法的內容包括睡眠衞生教育、限眠規劃、環境控制法、思想重整及放鬆練習。

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對改善患者的睡眠質素亦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建立固定上床就寢及起床的時間,讓身體適應;睡前宜設半小時的「熱身」時間,在這期間放下手機及任何刺激大腦的活動,讓身心徹底放鬆下來;患者亦宜妥善安排日間的活動,進行適量活動及運動,避免午睡或限制午睡時間至不超過20分鐘,以免擾亂晚上睡眠的效率。

跳躍不止的思緒包括憂慮病情等,會容易影響入眠,患者需要協助自己尋找紓緩情緒的方法。如欲查詢更多處理症狀的方法,請致電3917 9606或瀏覽網址:jcicc.med.hku.hk、或進入JCICC的Facebook專頁

<刊載於《am730》,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