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文化音樂為日常 精神健康可自強

2020年12月28日

陳啓泰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回顧人類歷史,文化與精神健康息息相關;文化的發展隨著年月累積結下智慧的果實,給予人類心靈食糧、滋養精神健康。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實證,顯明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

文化涵蓋思想、行為、文字、藝術、生活及習俗,前人的思想精髓、生活智慧,跨越時空,潛移默化,影響著此時此地的我們。

中國書法可以減輕精神病徵狀,並改進認知功能;這已經得到現代科學研究的證實。

音樂方面,亦有相關研究證明音樂可以改善精神健康,以及提醒我們要避免「歌入愁腸愁更愁」;《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2011年發表的研究更指出,人類聆聽音樂時,大腦會釋出多巴胺(Dopamine),那是一種能帶來快樂感覺的大腦神經傳導物質。

猶如起居飲食一樣,如果每天能抽些許時間專注地聆聽音樂,或在周末泡一壺茶、寫寫書法,沉浸在文化的養分時,嘗試放空自己、細聽內心聲音,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哪怕每次只是剎那短暫,總能令我們豁然開朗、心曠神怡。

若我們能夠在文化世界找到自己安心的空間,走進更高層次的心靈境界,可以提升意志韌力(Resilience),鞏固自己的精神健康。

其實,文化生活一直在我們身邊,泡茶、練書法,乃至聽音樂等,皆是觸手可及,我們可以培養這些喜好興趣,將之融入日常生活裡,「快樂」也能垂手可得。

<刊載於《am730》,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