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港大研究發現香港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及體適能遜於其他地方

2017年10月06日

摘要

社會大眾日益關注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情況及其引起的健康風險。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就香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在過去五年(2012–17年)進行了一個追蹤性研究及一個全港性大型調查。研究發現香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遠超於其他地區;過度及不當使用電子產品對兒童行為、學業成績及生理健康均有負面影響。      

港大研究亦發現香港兒童體適能遠遜於其他亞洲地區及西方兒童。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此全港性計劃已有超過427所本地學校及190,064名學生參與)及運動導師計劃可幫助學生提升體適能,減低肥胖機會及改善精神健康。

背景

現今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如電視、電腦、智能電話、遊戲機和平板電腦)的時間愈來愈多,運動及面對面社交互動時間亦相應減少,兒童因而患上生理及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亦會增加。

缺乏運動在世界各地均是重要的公共衞生課題。在2006年,港大估計只有6.1%兒童每日進行60分鐘體能活動(世界衞生組織體能活動指引)。即使這數字在2011年政府報告中上升至8.3%,我們下一代的體格狀況仍是不容忽視的公共衞生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提倡更多有效的方案,鼓勵學童定時運動。

研究設計

港大近年針對兒童及青少年進行了以下兩個有關使用電子產品研究及兩項有關體能活動的計劃:

電子產品使用

  • 有681名兒童的追縱研究:該研究在幼稚園(5歲;2011-12學年)及小學(9歲;2014-15學年)收集了兒童電子產品使用、行為、心理社交及學業成績記錄。
  • 於2016年進行的全港性研究:該研究訪問了7,585名小一至小三學生,收集了有關電子產品使用和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風險。

體能活動

  • 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在學童間推廣體能活動及體適能的全港性學校計劃。
  • 運動導師計劃之機控制試驗:該試驗安排了664名學生參加運動導師計劃或傳統健康教育一學年,並評估了學生介入前後的體適能及精神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

電子產品使用

港大於2016年進行的全港性研究發現74.8%香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多於兩小時,遠遠多於美國的20.8%及中國北京的47.4%。兒童花約一半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在上課日子平均使用3小時,而假期則平均使用7小時。他們主要使用電子產品於電子遊戲(36.9%)、看電視(36.2%)、學習(20.4%)及上網(6.5%)。

港大追蹤研究顯示幼童在5歲時看電視及打機時間愈多,9歲時就有更大機會出現過重及行為問題(包括情緒問題、過度活躍),學業成績亦會較差。港大進行的全港調查研究亦發現小學生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與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風險有正向關係。但當兒童在家長指引下看電視及玩電子遊戲,使用時間對兒童的影響不大。

缺乏運動

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於2016/17期間收集了137,957名學生的健康數據。令人擔憂的是香港學生在柔韌度、肌肉力量及心肺能力各方面均遜於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歐洲兒童。然而,追蹤數據亦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結果: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成功地在過去3年改善了體適能較差的學生在各體適能範疇的表現。

参與了運動導師計劃的學生比参與了傳統健康教育的學生有更好精神健康、更高抗逆力,以及更大柔韌度和肌肉力量。

建議

<

電子產品使用

香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令人擔憂。研究顯示幼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可增加小學時過重及行為問題的風險,學業成績亦較差。但家長若在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時提供指引,可降低使用電子產品的負面影響。

缺乏運動

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能有效在香港學童間推廣體能活動及體適能。運動導師計劃可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及抗逆力。有鑑於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每天做至少60分鐘中度至強度運動。學校及父母應積極幫助兒童達成運動目標。研究團隊亦建議學校積極參與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及建立運動導師計劃。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kefa@hku.hk)。

下載簡報

如需使用此篇新聞稿內之任何相片作刊登、宣傳或其他相關用途,請註明「相片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提供」。

(左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博士研究生何家榮先生;名譽導師黃慶生先生;臨床副教授葉柏強醫生;講座教授、施羅艷基基金教授(社區兒童健康)劉宇隆教授;及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博士在記者招待會上合照。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