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港大參與T細胞免疫療法國際性研究 為鼻咽癌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2017年03月28日

香港大學(港大)與澳洲昆士蘭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院自2008年起合作進行T細胞免疫療法的國際性臨床研究,經過八年的測試,發現新療法應用於鼻咽癌患者身上效果理想。是次研究結果剛刊登於最新一期的《OncoImmunology》國際期刊。

鼻咽癌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前為鼻腔鼻竇,下通口腔。鼻咽癌俗稱「廣東瘤」,是鼻咽組織形成惡性細胞的疾病,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較常見於中國華南地區。於2014年,鼻咽癌的新症共有834宗,男性有614宗,女性有220宗。

鼻咽癌透過一種皰疹病毒名EB病毒感染而誘發,與乙型肝炎引發肝癌原理相同。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受到EB病毒的感染,但只有少數會發病。EB病毒隱藏在鼻咽癌細胞中,大部份鼻咽癌患者的血清都含有一種或以上對EB病毒所產生的抗體。

T細胞免疫療法

T細胞免疫療法指由患者身上抽取血液樣本,培育血液中的白血球淋巴細胞,刺激它們去辨認EB病毒感染的癌細胞。接著將已強化的免疫細胞注射回患者身體內,它們會辨認出受EB病毒感染的癌細胞,繼而將之消滅。

研究方法

此項一期臨床研究在2008-2016年,於香港瑪麗醫院和澳洲布里斯班的雅麗珊郡主醫院分兩组進行。第一组的臨床研究對象是晚期的鼻咽癌患者,並對化療和放射性治療等標準治療無效,研究目的是測試新療法的安全性。第二组的臨床研究對象為高危復發的鼻咽癌患者,患者會先接受標準治療,接著接受T細胞免疫療法,以減低癌症復發機會。

研究結果

第一组共有20名晚期鼻咽癌患者參與,這些患者均病情嚴重,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部位,並對化療和放射性治療等標準治療無效。但接受T細胞免疫療法後,六成參與臨床研究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平均壽命更延長至15.7個月。

現時T細胞免疫療法一般只用作治療晚期癌症患者,但第二组參與臨床研究的9名鼻咽癌患者以T細胞免疫療法作為預防治療。他們接受了標準治療殺死癌細胞後,根據過往的臨床經驗,他們均屬於高危復發的一群。9名鼻咽癌患者中,共有6名患者經過六年的臨床研究後,癌症仍然無復發跡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教授鄺麗雲教授表示:「透過T細胞免疫療法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新療法可能延長鼻咽癌患者的壽命。雖然我們需要繼續進行臨床研究以作結論,但從第二組病人的臨床研究結果中,我們相信T細胞免疫療法可推遲癌症患者再復發的機會。」

鄺教授指:「鼻咽癌在香港的發病率較其他地區為高,港大很高興能與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院合作,參與此項新療法的研究計劃。港大和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院現正進行第二期臨床研究計劃,將T細胞免疫療法應用於接受放射治療後初次復發的患者。港大計劃引進技術,並在香港設立免疫細胞實驗室,期望可將新療法應用於更多的鼻咽癌患者身上,令更多患者受惠。」

港大研究團隊

來自港大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教授鄺麗雲教授、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及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浩勳醫生。

有關澳洲昆士蘭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院

澳洲昆士蘭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研究院,其研究範疇主要進行轉化型研究,包括癌症、傳染病、精神健康及不同種類的慢性疾病。通過與臨床醫生及其他研究機構的緊密合作,研究院的目標是研發嶄新的診斷法、更有效的治療法以及預防方法,從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研究院特別鳴謝澳洲昆士蘭政府和香港捐助者的支持。如欲了解更多昆士蘭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院的資料,請瀏覽:www.qimrberghofer.edu.au

有關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於1887年成立,原稱香港華人西醫書院,後於1907年更名為香港西醫書院,1911年香港大學正式成立時,香港西醫書院併入香港大學,成為大學的首個學院。醫學院發展成現時香港大學最具規模的學院,有超過400名全職教員及800名研究及有關支援人員,本科生和研究生則分別約2,900人和1,500人。學院轄下有14個學系,另設生物醫學學院、中醫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以及多個專責不同研究領域的中心。如欲了解更多關醫學院的詳細資料,請瀏覽:www.med.hku.hk

如需使用此篇新聞稿內之任何相片作刊登、宣傳或其他相關用途,請註明「相片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提供」。

(左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浩勳醫生、臨床腫瘤學系臨床教授鄺麗雲教授及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參與此項臨床研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教授鄺麗雲教授指出,T細胞免疫療法應用於鼻咽癌患者身上,臨床效果理想。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