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香港大學發現全新的「非抗生素類化合物」能有效壓抑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2018年07月17日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表聲明,指出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人類的健康已經構成嚴重威脅。最近,港大醫學院的科學家與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非抗生素類化合物,有望應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嚴重問題。相關的研究報告已經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背景介紹

人類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就是無可避免地導致多重抗藥性(MDR)細菌廣泛傳播,當中包括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近年,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社區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CA-MRSA) 因其致病性極高,可以在社區內傳播及感染健康人士,引起醫療界廣泛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發表聲明,指出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人類的健康已經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醫療界有迫切需要研發替代抗生素的治療方法,以減少多重抗藥性細菌包括醫院型及社區型的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出現。

在世界著名微生物學家、英屬哥倫比亞大學Julian Davies 教授參與指導下,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非抗生素類化合物,可以同時壓抑社區型及醫院型的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產生多種具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去年,高一村博士的團隊已經發現了一種先導化合物,通過抑制金黃葡萄球菌的色素產生,以降低金黃葡萄球菌的致病性,這個研究報告得到廣泛的認可。其實在尋找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策略方面,袁國勇教授早在2009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RFCID/HMRF委託基金的支持,提出了一個相關的探索性研究項目。研究團隊近期的這項新發現,有望於不久將來舒緩對抗生素的依賴,讓醫療界使用非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細菌感染時,不用擔心耐藥性的出現。

研究方法

研究團隊對50,240個結構多樣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高通量篩選,以尋找及鑑定可以降低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化合物。其中一種被團隊命名為M21的化合物,可以有效減少毒力因子在金黃葡萄球菌的生產。通過突變研究和酶動力學結合分子對接模型,團隊鑑定了M21的作用靶點並且進一步驗證M21在細胞水平上和動物體內進行的實驗,能夠降低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致病性的效力。

主要發現

金黃葡萄球菌中尤其是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CA-MRSA)會生產一系列毒力因子。由於金黃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是來自多個不同的毒力因子,要完全去除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致病毒性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同時壓抑多個毒力因子的生產,以尋找替代抗生素的治療方法。在團隊剛剛發表的研究內容,顯示了一個非抗生素類先導化合物M21,可以有效壓抑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和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多種毒力因子的生產。

研究團隊鑑定了它的分子靶點是一個主要的致病性調節因子,ClpP蛋白酶。在金黃葡萄球菌內敲除clpP基因,只會輕微地影響細菌的體外生長,卻極大地降低了細菌的致病性。這證明了ClpP蛋白酶在調控金黃葡萄球菌致病性上產生的重要作用。團隊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後,進一步證實經過M21治療,動物可獲有效的保護,以抵抗高致病性的社區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感染。這個結果將會開啟通過調節致病性以對抗金黃葡萄球菌(包括醫院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和高致病性的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研發藥物的道路。

這項研究採用全新的概念: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同時壓抑多種毒力因子的生產,使金黃葡萄球菌處於無致病性狀態。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已經由通過壓抑單一毒力因子以降低致病性的第一代想法,進化到在基因表達水平上整體性壓抑毒力因子生產的第二代想法。這個獨創性的概念和發現於2018年7月16日發表於國際頂級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作者包括高鵬博士、何栢良醫生、顏丙鵬博士、時港洪博士、Professor Julian Davies 及高一村博士。

研究團隊合照,成員包括(左起)何栢良醫生、高一村博士及高鵬博士。

高一村博士指這項新發現,有望於不久將來舒緩對抗生素的依賴,讓醫療界使用非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細菌感染時,不用擔心耐藥性的出現。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kefa@hku.hk )。

下載簡報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